转变理念保“减负”,多方联动促“增效” |“减负”思路分享⑫
民小编说
2017年10月,江苏省教育厅下发的《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意见》,明确提出为学生及家长双“减负”。怎样实现“减负增效”,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,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刻思考的问题。
“减负”思路分享第十二篇文章,江苏省溧阳市燕山中学通过实行“分卡”综合评价制度,“立足学校、指导家长、影响社会”,真正做到了减负增效。
党的十九大报告中,习总书记提出“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”,而要让学生享有有质量的教育,必须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。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要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、“择校热”“大班额”等突出问题。江苏省溧阳市燕山中学从转变学校、教师理念入手,在为“减负”工作保驾护航的基础上,通过多方联动措施,实施以“尊重”为灵魂的学校特色管理、推动“分卡”综合评价制度等,确保“减负”不“减效”。
1
转变理念保“减负”
理念是行动的指南,只有切实转变理念,“减负增效”工作才能执行到位。
在“尊重教育”理念上着力,让“减负”深入人心
我们提出:教育要从尊重开始,最好的教育是尊重的教育,也是“减负”思想的基础。尊重教育的核心就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,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。
尊重人格。教师要尊重学生身心的特点、人格、权利、兴趣、个性等,使他们充满积极向上的热情,爱生活,爱学习,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。
尊重规律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,培养其积极的学习兴趣,从内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,让知识本身成为一种吸引,一种魅力,尊重生命自然成长才是真正的“减负”。
尊重差异。要做到“减负增效”,就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、特别是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,遵循因材施教等原则,以学生心理发展,特别是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,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,让尊重的魅力激发出更大的群体智慧。
燕山中学有一名初三学生小A,他的学业成绩总体上并不占优,但在实践操作、发明创造方面特别有兴趣。他曾获得一项“路面垃圾清扫车”发明专利和一项“两用节能灶头”的实用新型专利。我们因势利导,尊重他的兴趣,鼓励他参加“机器人创客实验室”的活动,这既发挥了其自身优势,又带动了创客团队的自主发展。一段时间后,该生的整体精神面貌有了较大改观,家长和老师都愿意给出这样的评价:这个孩子发生了“脱胎换骨”的变化!
“进步就是优秀,尽责就是作为”
我们在以“尊重”为灵魂的学校管理理念基础上,提出了“进步就是优秀,尽责就是作为”的核心评价观。
这种评价观变革了传统的、横向的、唯学业的教育评价机制,更多关注的是纵向的、过程多元化的教育评价,尊重学生个性差异,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,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变,每天都能进步。
在这种评价观下,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在燕山中学的三年里,习惯改变了多少,学习进步了多少,素养提高了多少,这让“减负”举措有了评价理念的支撑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实行“分卡”综合评价制度。“分卡”包括“努力卡”“进步卡”“尽责卡”“优秀卡”“美德卡”“特长卡”和“黄牌卡”等。
对于态度认真、一直坚持努力但成效平平、暂无优势的学生,我们发给“努力卡”。对那些坚持不断努力,初见成效,显现自信的学生发给“进步卡”。对那些能主动负起自身责任、勇于担当集体责任的学生发放“尽责卡”,培养负责任、敢担当的未来“有为人”。对于那些犯了错误,屡次教育而又重犯的学生,我们以“黄牌卡”作为警告进行惩罚,并告知家长,双方共同教育。当学生表现好了,由家长申请予以收回,这既给了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,又能在还回“黄牌卡”的同时给予学生自尊。
2
多方联动促“增效”
光靠教师的观念发生改变,也不能促进“减负增效”,还需要发挥多方的力量。“立足学校、指导家长、影响社会”,这三个方面成为学校实施“减负”的指导思想。
立足学校实际,抓实“减负增效”
以多元化的教研活动为切入点,为“减负增效”提供智力支持。
1.教研行为自主化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,主动与同事交流“减负增效”实践中的成功做法与失败反思,参与活动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并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、备课组、优秀教师的重要依据。
2.教研主题专题化。在开展教研活动时,要求事先定好计划、确立学科“减负增效”研究主题,做到“两个结合”:一是与“减负增效”研究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;二是与“减负增效”主题校本培训相结合。
3.教研内容系列化。为了促进教师的成长,推动“减负增效”,学校组织教师开展“四课”活动。优秀教师的示范课:全校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用自己的课堂实践,引领其他教师走进新的课堂,实践新的课堂模式,形成“减负增效”的引领效应,为“减负增效”指路引航。青年教师的汇报课:学校以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为重点,跟踪培养,让青年教师在听课、观课、评课、磨课中,经历学习、研究,使他们成为学校“减负增效”长效建设的生力军。课题组的研讨课:以“减负增效”系列课题研究为抓手,增强“减负增效”专题研究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。新进教师的展示课:将新进教师的教学方式、教学成效在最短时间内与教研组的其他教师共同提高、共同促进,全面深入地推动“减负增效”,实现全覆盖。
以针对性的集体备课为着力点,为“减负增效”强化载体效应。
学生要“减负”,教师需“加油”。备课组活动作为“减负增效”的重要载体,努力通过集体备课实现“四精课堂”要求:教学设计精当、课堂提问精辟、学生活动精彩、分层激励精到,努力将“减负增效”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。
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为支撑点,为“减负增效”夯实主阵地。
1.“减负增效”,课堂要善于做“减法”、求实效,减少“花架子”的情境创设。原先部分课堂,在引入新课或知识点时,过度创设情景。情境创设虽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,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,但是运用不当,反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,不仅没有达到“增效”的目的,还增加学生负担。
减少作秀式的小组合作学习。在一些公开课中,我们都能看到小组合作学习。教师一上课就让学生分组,一提问就让学生讨论,由于成员毫无分工,课堂看似热闹,其实嘈杂,结果是“优等生”唱“独角戏”,“学困生”当“观众”,毫无实际意义。
减少可无可有的多媒体手段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,教师广泛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,课堂上板书少了,看似提高了课堂容量,但多媒体教学有其一定的规律与局限,大量使用会使学生的思维无法开展,更造成学生视觉的疲劳,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,运用适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。
2.“减负增效”,课堂要善于做“加法”、求长效。传统的学习过程通常包含学生课前预习、课中学习、课后复习三阶段,而造成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的主要环节都集中在课前和课后。我们将这两项任务挪移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进行有效的实施,在课堂的起始阶段与总结阶段强化指导、激发活力、提高效率。
起始阶段:课堂导入后,加入“指导自学”环节。教师对学生自学提出明确、清晰、具体的要求,学生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答案。指导性自学具有明显的指向性,节省了时间,提高了效率,把传统学习中的“预习”环节放在了课内,为学生“减负”。
总结阶段:加入“指导小结”环节。教师指导学生将学习收获进行归纳、小结,内化为每个学生自己的知识。学校在下课前5分钟设置一次短铃声提醒,让上课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内进行总结归纳,这样有效减少了教师拖堂给学生造成学业和情绪上的双重负担。把“课后及时复习”环节放在了课内的做法,为学生“减负”提供了时空条件和运作可能。
挖掘资源,开发课程,为开展“减负增效”工作进行有益的尝试。
2017年9月,燕山中学与美国某一国际交流中心开展情景英语教学合作。通过整合初一教材,采用室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,利用网络让学生走进美国家庭、超市、公园、文化中心等,同时让学生通过网络向美国教师介绍中国文化风俗。情景教学通过与外教的直接对话,不仅鼓励了学生开口表达,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。
指导家长,家校联动
学校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,通过家长学校培训、家長开放日、专家讲座等载体宣传“减负增效”工作。同时,通过微信群、公众号、校园网等形式,让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开展“减负增效”工作,不强制学生参加社会补习和滥购学习辅导资料,防止校内“减负”,校外“增负”。
扩大“减负增效”的影响力
“减负增效”工作的顺利开展,还需要社会的配合。现在,城市、村镇到处可见培训机构,每一个家庭每年花在学生培训上的费用很高,到头来校外的加压,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。这也警示我们:“教育减负”光靠单方面的棒喝封堵,是远远不够的,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,规范这些校外机构。
“减负增效”是项系统工程,它的本质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。燕山中学在这项工程上作了一些探究,取得了一些成绩,但离家长和社会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。我们认为要取得更大的成效,需要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,多方共同努力,才能使这些工作更有成效,更深入人心,更有生命力!
文章来源 | 授权转载自《江苏教育》2018年第6期,作者为江苏省溧阳市燕山中学校长张玉春
微信编辑 | 魏倩
推荐阅读
治理成效显著,贵州这五个教育局受到通报表扬 |“减负”思路分享⑦